该工程还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栏目、南方日报、广东卫视《广东新闻联播》等中央媒体、省内媒体的关注报道。
智能制造68000吨“巨无霸”超宽管节
深中通道的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是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沉管隧道共由32节管节组成,而浇筑完成并顺利出坞的E32管节则是项目隧道首个非标准管节,与东人工岛岛头堰筑段对接。
E32管节长123.8米,宽由53.6米逐渐变宽至55.46米,高10.6米,具有“超宽、变宽”技术特点,浇筑完成后的钢壳混凝土管节重约6.8万吨,比此前沉放的E1管节还要重8000吨!
作为世界超宽沉管管节,E32管节浇筑方量约25000立方米。为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方量浇筑的需求,项目建设团队研发了智能浇筑成套设备与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 BIM等信息化技术,构建虚拟施工现场,将施工数据实时传输至智能浇筑设备,实时调整完成不同的工作指令,实现设备精准寻孔、智能收放浇筑管、泵送启停、自动调整浇筑速度及可变跨径等功能,满足不同管节行车道孔、墙体、顶板浇筑,并能实时传输浇筑信息数据,实现管节浇筑过程智能化施工。
“智能制造有效破解了超宽管节预制的难题,通过自动化、精准化的智能浇筑成套设备,实现隔仓脱空高度基本控制在5毫米之内。”项目经理吴旭东表示。
配合潮位出坞刷新多项世界纪录
E32管节预制完成后,首先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便是如何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完成出坞绞移动作。
“出坞过程最浅处水深只有8.3米,必须等待涨潮时2.6米的潮位,才能确保管节和船坞设施的安全性,当天满足该潮位的持续时间仅有四个半小时左右。”项目相关负责人孔维达表示,技术人员须把每一个步骤细化到分钟,克服更换绞缆系统期间操作复杂,设备繁多,作业时间紧,安全风险大等难题。
7月25日,从上午10点半开始,历时两个半小时,至下午1点顺利完成了E32管节出坞作业。此举不仅刷新了该船坞最大吨位、最深吃水的浮体出坞纪录,也刷新了世界上超宽管节在受限水域的出坞纪录。
出坞只是第一步,E32管节需转运到港池内坐底寄放1年。技术人员采用自主研发的可拆卸式小整平架,通过改造加装水下料位监测系统,仅用30天顺利完成E32管节水下坐底寄放区超过12000立方的碎石垫层铺设工作,为E32管节出运前打造完美的寄放环境。另外还设计出一套管节自重+满舱压载+碎石基础+防滑系泊的双重保障系统,同时辅以高精度水下定位+智能化遥测的施工期监测系统,保证管节寄存期间的安全性。
孔维达表示:“如此大尺度的管节在半开阔海域的坐底寄放,在世界上尚属首例。因为目前尚不具备沉放条件,这既是寄放,也是对我们制造水平的检验,更有利于后续沉管的制作。”
根据计划,E32管节将于明年年中出运至东人工岛岛头堰筑段进行沉放安装。
党建引领,大干快上抢抓工期
今年以来,深中通道项目建设期党委以“全域党建,百年深中”为引领,充分调动项目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疫情防控、钢壳沉管浇筑和一次舾装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正式复工后,项目部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保E32预制为主攻方向的劳动竞赛,激发了员工建设超级工程的使命与激情,营造出“争先进、作表率、创品质”的良好氛围,推进E32管节浇筑进度,耗时约60天提前完成管节预制任务。“后续将进行标段内剩余9节沉管的预制、舾装、出坞及坐底作业,预计2023年初完成标段内总共10个管节的安装工作。”深中通道S08标项目党支部书记许益光表示。
项目链接
深中通道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作为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是完成珠江口“A”字型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一横。待2024年建成通车后,将有效释放广东当前的区域交通路网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互联互通以及各类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推进大湾区城市群深度融合发展。